bob竞技

一个不起眼的炒菜习惯可能让家人骨质疏松

点击次数:1286   更新时间:2025-09-06 15:15:41  来源:bob竞技关闭分    享:

  一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补钙,很多人平时也比较注意要补钙预防骨质疏松了。

  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实有益,不过,很多却忽略了家里的一个烹调习惯也会让全家人骨质疏松——炒菜喜欢多放盐!

  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两倍。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盐除了提供咸味,还是负责调和味道的最佳主角。它能消除苦味、弱化酸味、提升甜味,能够最终靠丰富食品的香气来带动饮食的整体风味,所以美食里总少不了盐,不少人也习惯在炒菜时多放两勺盐。

  不过,盐吃多了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排出的同时还会把一部分的钙给带出来,有增加骨量丢失的风险。

  肾脏每排出2300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同时就会损失40~60毫克的钙。摄入过量的盐意味着会带走更多的钙。若需要排出的钠太多,钙又不够用了,就只能从骨骼中“抢”。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钙流失,就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有不少研究显示,钠盐的摄入与髋部或椎体骨密度降低相关。

  现实情况是,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就存在很大不足(人均约330毫克/天,90%以上的人都不足),如果盐再吃得多了,对骨质疏松只会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目前我国关于骨质疏松的健康建议都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老年人不超过5克。

  随着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食盐的“花样”也慢慢变得多,海盐、湖盐、井盐、岩盐、加碘盐、无碘盐、低钠盐……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食盐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可分为井盐、湖盐、海盐、岩盐,其中井盐最常见。尽管来源不同,矿物质会有些许不同,但营养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提供钠和氯两种元素。

  低钠盐,一种改良型食盐产品,主要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钾和少量的硫酸镁,将钠含量降低至普通食盐的60%~70%,同时增加了钾的含量。因为氯化钾也具有一定咸味,能做到“减盐不减咸”。

  加碘盐(也称碘盐)是在普通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碘化合物(通常是碘酸钾和碘化钾)从而增加碘含量的食盐产品。

  与加碘盐相对,就没有添加碘,碘含量在每千克5毫克以下的食盐,且标示“未加碘”字样。人体虽然需要碘,但使用过量也会带来危害,对于高碘或非缺碘地区,通过饮水即可满足碘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无碘盐。

  食用盐也分等级,参照我国《食用盐国家标准》,共划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尽可能地选择优级和一级食用盐。

  对于不同来源的食盐,不用纠结,除了低钠盐,普通食盐97%以上成分为氯化钠,虽然矿物质含量有一定差别,但就5g的推荐量来说,几乎能忽略不计。

  甲亢和甲减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低碘或不加碘食盐产品。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群可选用低钠盐,同时普通人群也能够正常的使用低钠盐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低钠盐。

  使用定量盐勺,定量盐勺大体上分为2克盐勺和5克盐勺,一平勺分别是2克盐或5克盐。成年人平均一餐不宜超过2克盐。

  减少提前腌制肉类、酱焖、卤菜等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式,享受食物天然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盐。

联系我们 / contact
bob竞技
手机:13082705555(微信同号)

传真: 0543-4817168
地 址:山东邹平县 长山镇小牛村